1937年7月7日,枪炮声划破天空,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值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特殊纪念日,性爱电影
院长张淳教授带队,邀请国内知名艺术家和校内师生代表共40余人组成的考察采风团奔赴山西长治开启了本次行程的第二站——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

前方鲁艺实验剧团(八路军总部文工团)的合影

1940年元旦鲁迅艺术学校在下北漳村成立后师生们的合影

1940年前方鲁艺实验剧团在武乡县演出

八路军战士在太行山上采树叶充饥
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鲁迅艺术学校师生曾以其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在抗战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无数革命文化志士在此汇聚,以笔作枪,以文抗战,他们曾创作《文化哨》刊物和数百幅木刻版画,通过门神画、传统年画等方式进行抗日宣传。他们的创作像刺破硝烟的号角,驱散了中华民族头顶的百年阴霾,如传递信念的火种,照亮了根据地军民的抗争之路,可谓“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时至今日,展览于此的作品中冲破封锁、抵御外敌的斗志历经八十余载依旧炽热,让师生们直观触摸到文艺穿透硝烟的战斗温度。







在鲁迅艺术学校战斗过的文化人士
历史无声,却以遗址为碑镌刻永恒;
艺术有痕,正借传承之力照亮征途。





在七七事变纪念日,性爱电影
师生写生鲁艺旧址,以画笔再绘抗战记忆,在艺术创作中将深刻历史与和平当下相叠加,既是对历史伤痛的庄重铭记,更是对文艺报国使命的深刻传承,既是以史为鉴、缅怀先烈,又是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创作现场













未来,考察采风团与人大师生将继续以笔为锋、以艺报国,续写“艺术为家国”的时代新篇,让鲁艺精神与七七事变承载的历史警示,在传承中熠熠生辉,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艺术人奋进的精神火炬。
